一、建立健全留样制度
1、明确留样要求:
- 餐饮服务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食品留样制度,规定留样的数量、时间、品种等具体要求,每餐的食品成品(包括自制和外购)均应有留样,留样量应能满足检验检测的需要,且不少于125克,并存放在专用密封容器内。
- 留样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,期间不得私自处理留样食品。
2、指定专人负责:
- 指定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食品留样工作,确保留样制度的落实和执行。
二、规范留样操作流程
1、选择合适的留样容器:
- 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用密封容器进行留样,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。
2、标注留样信息:
- 在留样容器上清晰标注留样食品的名称、生产加工日期/批号、留样时间、留样人员等信息,以便于后续追溯和管理。
3、及时冷藏保存:
- 将留样食品及时放入专用冷藏设备中保存,确保食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,防止变质。
三、加强留样管理与监督
1、定期检查留样情况:
- 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留样食品进行检查,确保留样数量充足、标签清晰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,如发现留样不符合要求,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。
2、建立留样记录档案:
- 详细记录留样食品的相关信息,包括留样日期、食品名称、规格、批次、留样数量、处置情况等,形成完整的留样记录档案,这些档案应妥善保存,便于日后查阅和追溯。
3、接受监督检查:
- 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,提供留样食品及相关记录,确保留样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。
四、正确处置留样食品
1、到期清理与销毁:
- 留样期满后,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留样食品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,确保食品不流失、不变质,并做好相应的记录。
2、异常情况下的处置:
- 如在保存期限内,出现食品异常或疑似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,应立即停止销毁留样,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,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理,应封存剩余的同批次食品,以便进一步检验和分析。
五、加强培训与教育
1、提高员工意识:
- 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,特别是食品留样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。
2、提升操作技能:
- 通过培训和实践操作,提升员工的食品留样操作技能水平,确保留样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。
餐饮服务单位应高度重视每餐食品成品留样工作,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,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,以确保留样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,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