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与作,语文中的奇妙兄弟
在二年级的语文学习中,“做”和“作”这两个字就像一对调皮的兄弟,常常让小朋友们分不清楚,不过,只要仔细观察、用心琢磨,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,还能学会怎么正确地使用呢。
一、读音不同
“做”读作“zuò”,做饭”“做作业”“做好事”,“做”这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,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能手,总是出现在各种动手干活的场景里,当我们说“妈妈做饭香喷喷”,这里的“做”就是通过一些烹饪的动作,把食材变成美味饭菜的意思。

“作”常见的读音有“zuò”和“zuō”,读“zuò”的时候,有“作业”“作文”“作为”等词语,像“老师布置作业啦”,这里的“作业”就是我们课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,是和知识学习相关的,而读“zuō”的时候,有“作坊”这个词,手工作坊”,这是以前人们制作手工艺品的地方,现在也有一些小工厂会用“作坊”来称呼。
二、意思区别
1、从动作的执行来看,“做”侧重于具体的动手操作,是一个实实在在去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,做手工”,我们要用手去裁剪纸张、粘贴装饰,一步步地做出一个漂亮的手工作品;“扫地”也是拿着扫帚在地面上来回扫动,把灰尘和垃圾清理干净,这些事情都需要我们身体力行,亲自去做。
2、“作”呢,更多时候带有创作、产生的意思,像“作文”,不是简单地写几个字,而是需要我们开动脑筋,发挥想象力,把自己心里的想法、看到听到的事情,用文字有条理地组织起来,创造出一篇文章,还有“作曲”,那是音乐家们的拿手好戏,他们根据音符的规律和对音乐的理解,创作出动听的旋律,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思维旅行,从无到有,创造出全新的东西。
3、“作”在“作为”这个词里,又有着不一样的味道。“作为”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或者做出的贡献,他作为一名医生,救死扶伤”,这里强调的是这个人的职业身份以及在这个身份下所做的事情。
三、用法举例
1、在学校里,每天放学后,我们都要[做]值日,教室里的桌椅摆放不整齐了,地面有纸屑了,我们就拿起扫帚、拖把,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劳动,所以用“做”。
2、当老师让我们写一篇[作]文描述自己的假期生活时,这就进入了一个创作的环节,我们要回忆假期里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,遇到了什么样的人,把这些有趣的事情用文字写出来,这时候就用“作”。
3、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大人们说:“他在公司里是个重要人物,很有[作]为。”这里是夸赞这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少成绩,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贡献,“作为”就体现出他的能力和成就。
四、有趣的对比
1、看“做”字,左边是一个“亻”,右边是“故”。“亻”就像一个站立着的人,表示和人的动作有关,“故”下面是“古”,上面是反文旁,古时候反文旁往往和手的动作有关,合在一起就好像一个人的双手在做着古老的事情,慢慢地演变成现在所有动手操作的事情都可以用“做”。
2、再看“作”字,右边也是一个反文旁,说明也和手的动作有点关系,左边的“亻”同样代表人,但这个“作”更多的是和人的思维活动、创造性的工作联系在一起,就像古代的文人墨客,他们吟诗作画,靠的就是脑子里的才情,用笔墨创造出流传千古的作品。
五、易混淆词语区分
1、“做生意”和“做买卖”,这两个词意思差不多,都是指商业交易活动,都用“做”,因为这种活动需要人们去张罗货物、招揽顾客、讨价还价等一系列实际的操作。
2、“作坊”和“工作坊”,虽然读音有点相似,作坊”一般规模比较小,传统的生产方式居多,而且多用来制作手工艺品等;“工作坊”现在更多指的是大家一起学习交流、共同创作的场所,更强调创意和团队协作,所以在使用时要特别留意。
二年级的小朋友们,只要记住“做”是动手干活的实干家,“作”是充满创意的思维家,在平时说话、写字的时候多留心、多练习,很快就能分清这两个字,并且准确地使用它们啦!这样,我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,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也能读懂更多有趣的书籍和故事哦。